您当前位置: 爱真题>历年真题 > 其他 > 2020中国人民银行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辽宁)

2020中国人民银行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辽宁)

2023-07-26 10:56:53 爱真题 100

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在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季中,经常会出现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围城”现象,请问你怎样理解?

第2题:

你所在的处室前三季度工作特别忙,第四季度却没什么事做,请问你怎么办?

第3题: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哪些,以及央行是怎么运作的?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题目。本题探讨的是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围城”现象,这是一道有关毕业生择业的负面现象,所以在作答时可以谈这个现象带来的危害,也可以深入剖析该”围城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思考该如何真正的让高校应届毕业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此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在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季中”

这句话阐述的是背景,是在高校应届毕业生择业季中,当下毕业生年年增加,就业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就业竞争更快激烈,在这种背景之下,毕业生的选择会更少,竞争压力会更大。

审题点2:“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围城”现象”

“围城”现象是本题的核心词,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描述的是没有工作的毕业生想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而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却不愿意在岗位上工作。根据上一个审题点可知,对象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工作的抉择不仅会影响到个人,更会影响到入职的企业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因此首先可以分析这种现象会导致的危害,根据主体分析法,会影响毕业生、企业、社会的发展,随即可以剖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根据毕业生发散主体,可以涉及学校、企业等主体。如毕业生开放灵活的思想、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就业指导、企业给予新入职毕业生的待遇及工作环境。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从树立个人就业观、企业保障福利待遇、国家宏观管控来帮助高校毕业生能够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岗位。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提出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围城”现象的观点,表示担忧。其次,阐明这一现象会带来的危害。再次,分析为何会出现“围城”现象,从高校应届毕业生有关的不同主体入手阐述。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帮助高校应届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合适岗位。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对于题干中所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围城”现象,这种现象展现的就是目前社会当中,应届毕业生无法找寻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对工作不满等情况,我感到十分的担忧。

其一,高校毕业生个人价值难以实现。“城”内人不愿安心工作,“城”外人急于找寻工作,这种现象会导致毕业生不能真正选择自己合适的岗位,浪费教育资源,更不利于个人未来成长。其二,企业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新入职的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不认同,会挤占企业的岗位资源,进而降低企业工作效率,影响企业的发展。其三,影响社会的长足发展,“围城”现象越演越烈,会导致更多的毕业生无法进入社会角色为社会奉献,社会发展速度将会放缓。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毕业生自身认知不足。部分大学生择业时候对自身能力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眼高手低,或者盲目跟风就业,很容易导致就业之后自身能力不匹配或者存在畏难情绪无法适应工作岗位,从而产生要辞职或跳槽心理。

第二,学校就业教育不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也缺乏对学生就业方面的教育课程,没有对学生就业进行长效规划引导,使得学生出现无法找到工作情况。也有部分学校为了就业率不顾学生自身匹配度,而引导学生仓促就业。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对工作不满意,从而萌生了跳槽或辞职的念头。

第三,企业工作环境恶劣。996工作制盛行的今天,部分企业对新入职的员工开展“狼性”教育,一方面没有根据毕业生专业来布置分配工作,从而使得毕业生兴趣缺失无工作动力。另一方面压榨毕业生的福利待遇,导致入职的毕业生感受不到企业文化,更无法全身心的为企业工作,离职情绪激增。

因此,要解决“围城”现象,让应届毕业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还需多方合力:

第一,为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一是在高校课程中,增加就业指导等有关课程,引导学生依托自身能力、兴趣选择合适岗位,并做好长期职业规划,坚定职业初心。二是社会要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可以在电视台以纪录片形式宣传“大国工匠”精神,树立爱岗敬业人物典范。

第二,企业完善管理制度。一是企业要保障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职工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二是完善职工晋升机制和培养机制,畅通职工上升渠道,营造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

第三,国家要维护劳动者权益,并推进改革发展。一方面,国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入职毕业生的福利待遇,依托《劳动法》保障毕业生的劳动权利。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岗位,稳定就业形式。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